目前分類:那些年,那些事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二○一四的台灣,紛紛擾擾,風起雲湧。關廠工人抗爭後續、反瘋車、反服貿、反核、反徵收、反自經區……執政者不仁,老百姓只好自立自強。身體雖然不見得能親歷其境,但關心不減。

正值返鄉耕鋤第二年,在穀雨前後,放下台灣人民火大的社會激昂,放下農忙務繁忙期,在極偶然的機會下,得以參與遠赴港中的「土食材交流」之旅。

去過中國大陸和香港幾次,有旅遊、有參訪,對農村的印象除了勾勒自寫實小說中的描繪之外,大概就是搭長程公交車途經時的匆匆一瞥。當年在雲南看到滿山谷黃澄澄的「包谷」(玉米)即將採收,看著農婦彎著腰桿隱身在青稞田,始終如蜻蜓點水般經盈,藉由「土食材交流」能如此深入中國農家,聽著農戶自個兒講述自己的故事、和打造家園的情感,是第一遭。

月見學習農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 世居大湖務農的爺爺,早年種的菜、種的水稻都是自家留種的。爸爸雖然習慣跟種苗商買種籽或苗栽,但兒時看過爺爺留種的印象深刻,聽著爸爸的生動描述爺爺如何篩選種子、如何保存,這個我不曾看過的爺爺面貌,頓時在我的腦海中立體鮮明起來。

 小時候對爺爺的印象是寡言、大嗓門,雖然是孩子們都很懼怕的老翁,在我碎片的記憶中,對爺爺卻充滿好奇。

文章標籤

月見學習農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